在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是必考題型,其中的主旨題也一直都是我們備考的重點。在做了大量的題目后很多同學會習慣性地認為文段中的重點為其中的某一句,然后對這一句話進行概括或同義轉(zhuǎn)述,最后比對選項,尋找正確答案,殊不知此時可能已落入了“圈套”。因為有些題目,重點并不體現(xiàn)在某一部分,而是需要對全文進行歸納概括。今天MVP學習網(wǎng)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這類文段——并列文段。
接下來,我們看一道例題感受一下。
許多度假勝地,例如鼎鼎大名的夏威夷,完全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堆積形成的,直到今天,夏威夷火山群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巖漿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風化之后形成的土壤異常肥沃,造福了當?shù)氐陌傩?。火山巖干凈且透水,火山區(qū)的水質(zhì)一流,是眾多天然礦泉水基地。此外,火山區(qū)還蘊藏著大量礦產(chǎn),比如黃金、鉆石等。在科學上,火山還是研究板塊構造很好的載體,它是板塊漂移學說最有利的證明之一。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
A.板塊漂移學說的研究思路
B.火山巖與土壤、水質(zhì)的關系
C.夏威夷成為旅游勝地的原因
D.火山的經(jīng)濟、生活與科學價值
【答案】D
【核心解析】文段為并列結構,分別從幾個方面論述了火山對人類的貢獻,包括熔巖堆積形成度假勝地、土壤肥沃、水質(zhì)一流、蘊藏大量礦產(chǎn)、科學研究等。D項對此概括恰當。A項脫離主題;B項概括不全面;C項,“造福了當?shù)氐陌傩铡薄疤N藏著大量礦產(chǎn)”“研究板塊構造”等表述均與“成為旅游勝地”無關,文段提到夏威夷只是論述火山的其中一個貢獻。故本題選D。
通過上面的題目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段是從不同方面來論述火山對人類的貢獻,文段重點并非某一部分內(nèi)容,需要對全文進行總結概括。所以從行文進行分析,并列文段常見行文結構有兩種:一種是文段從事物的不同方面展開論述,應全面、準確概括文段的主旨;另一種是從同一方面介紹不同事物,應準確提煉、概括文段的主旨。另外,在分析文段時,可以對一些常見的表示并列關系的詞語敏感,例如,“同時”、“此外”、“另一方面”、“也”等或“分號”,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快速地判斷文段行文結構。
在做行測題目過程中面對“雨露均沾”的并列文段時,大家要注意審題,避免落入圈套,也要多多練習,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