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省考的行測考試中,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法:以下哪個選項是結論成立的前提/必要假設?這種問法就是前提型的題目。根據(jù)近幾年國考試題的統(tǒng)計,可以看到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前提型題目的身影,可見,前提型是可能性推理的重點。那么今天MVP學習網(wǎng)就給大家講講如何解前提型。
>直播: 18H常識巧記 | 69.9元180個核心考點
所謂找前提就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要找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那么我們如何找論證的必要條件呢?先給大家舉個例子:根據(jù)張三長得高,得到張三長得帥。該論證的前提為所有高的人都帥。可以看出前提項就是建立起論據(jù)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搭橋法。下面就給大家說一說搭橋法的解題步驟,并通過一道例題向大家展示。
解題步驟:1.找到論據(jù)與結論之間的跳躍性概念。
2.建立跳躍性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例】不同的讀者在閱讀時,會對文章進行不同的加工編碼,一種是瀏覽,從文章中收集觀點和信息,使知識作為獨立的單元輸入大腦,稱為線性策略;一種是做筆記,在閱讀時會構建一個層次清晰的架構,就像用信息積木搭建了一個“金字塔”,稱為結構策略。做筆記能夠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標注,因此與單純的瀏覽相比,做筆記能夠取得更優(yōu)的閱讀效果。
要使上述論證成立,還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用瀏覽的方式進行閱讀屬于知識加工的線性策略
B.閱讀效果的好壞取決于能否在閱讀時抓住要點
C.做筆記涉及更加復雜的認知加工過程
D.與線性策略相比,結構策略能夠讓學習提升速度
【核心解析】答案選B。題干論據(jù):做筆記能夠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標注。題干論點:與單純的瀏覽相比,做筆記能夠取得更優(yōu)的閱讀效果。題干在“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標注”和“取得更優(yōu)的閱讀效果”之間存在跳躍,所需前提應能在二者之間建立聯(lián)系。
A項,指出用瀏覽的方式閱讀屬于知識加工的線性策略,與題干論證無關,不是題干論證基于的前提。
B項,指出閱讀效果的好壞取決于能否在閱讀時抓住要點,在論據(jù)和論點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是題干論證基于的前提。
C 項,指出做筆記涉及更加復雜的認知加工過程,與題干論證無關,不是題干論證基于的前提。
D項,指出結構策略能夠讓學習提升速度,說明與單純的瀏覽相比,做筆記的學習速度更快,不涉及閱讀效果,與題干論證無關,不是題干論證基于的前提。
故本題選B。
通過上述的講解以及題目的展示,相信大家會更了解前提型的題目怎么做。面對分分必爭的行測題目,相信大家通過多加練習,能夠更好的在答題過程發(fā)揮自己的水平。
>熱推課程:國面形式大揭秘 | 專業(yè)專項考情 | 專項重點精學 | 慧答面試 | 面試先導學
>研學: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行測資料 |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迹?/a>
>會員:MVP學習網(wǎng)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