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屋培訓–中國第一代電力工業(yè)的設計、制造和管理人才來源
新中國建立時,引進蘇聯(lián)技術和設備,五十年代在重點在上海,東北,西安三大基地為主建設了一批骨干電工企業(yè),而這些項目的中國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的主要來源,主要是來自1945年開始的到美國西屋電氣培訓項目的96人,這個培訓造就了一批技術領軍人物,其中有78人回國后分配到湖南湘潭電機廠,解放后這些頂尖技術人才再從湘潭電機廠被大量分配到全國各地領導新中國電工工業(yè)建設。
而湘潭電機廠由于雄厚的人才實力,也成為一五計劃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解放前國民政府同美國西屋公司的經(jīng)濟技術合作中,西屋公司為中方培訓技術人才是重要內容之一,開創(chuàng)了中國電機工業(yè)發(fā)展史上大規(guī)模出國培訓的先河。
按照技術合同,從1945年8月到1950年7月的五年內,中方將派遣培訓實習人員300人。另與美國摩根·史密斯公司的技術合作中,也商定要派遣技術培訓人員。后因種種原因,實際赴美學習培訓人員為96人。
赴美學習培訓人員,有的是從國內派遣的,有的是由褚應璜(時任中央電工器材廠駐西屋公司代表)在美國就地招聘的我國留學人員。
96位學習培訓人員,分別在西屋公司所屬的發(fā)電機廠、電動.機廠、變壓器廠、開關廠和摩根.史密斯公司等處,接受了一年左右的現(xiàn)場培訓。根據(jù)現(xiàn)有材料,有據(jù)可查的赴美培訓人員共83人(另13人名單散佚)。
西屋公司培訓,為中國電機工業(yè)培育了第一代電機工程的設計、制造和管理人才,造就了一批中國電機工程的技術和管理精英。這些人員回國后,先是由資源委員會分配到有關電工企業(yè)工作,其中重點分配到湖南湘潭電機廠,計78人。
新中國第一批國產(chǎn)火電設備,國產(chǎn)水電設備,國產(chǎn)輸變電設備,電力工業(yè)設備工廠的設計建設等等的核心領導人才,主要就是來自這96人。
例如丁舜年,擔任上海電機廠總工程師(今天的上海電氣),后來是一機部電工總局工程師,組織了國產(chǎn)10萬千萬,20萬千瓦,60萬千瓦汽輪火力發(fā)電機組的自主研制。
姚誦堯是電工工程專家,主持了上海電機廠閔行新廠區(qū)的建設工作;
楊錦山,組織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個火電設備研究所;
孟慶元,在上海電機廠領導中國第一臺(套)6000千瓦汽輪火力發(fā)電機組研制。
湯明奇:變壓器專家,領導了沈陽變壓器制造和科研測試基地建設。
藍毓鐘:電器專家,組織領導新中國第一條交流330千伏和50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以及直流100千伏成套輸變電設備的研制工作。
馮勤為:后為西安電力電容器廠副廠長、總工程師,負責研制成功1.5萬千伏安變壓器
俞炳元:在哈爾濱電機廠作為設計組組長,成功研制出新中國第一臺單機容量800千瓦水輪發(fā)電機。
沈從龍:主持哈爾濱電機廠大中型交直流電動機研制工作。
在哈爾濱電機廠的官網(wǎng),列出的70年功勛人物群英譜的17人中,分為“卓越功勛人物”3人,“重大成就人物”5人,“重大貢獻人物”9人。
其中僅有的三名卓越功勛人物,接受過西屋培訓的沈從龍和俞炳元排在前兩位,而還有一位張德楠是建國后1964年華中科技大學畢業(yè)后工作的。
而接收了96名西屋培訓人員中的78人的湖南湘潭電機廠,在不少技術骨干抽調到第一機械工業(yè)部、東北電工局,上海電機廠、上海汽輪機廠、哈爾濱電機廠等重要企業(yè)的情況下,依然在1958年和株洲機車車輛工廠聯(lián)合制造了中國第一臺干線電力機車,該車在湘潭電機廠組裝下線,命名為韶山號,后來發(fā)展為著名的韶山1型電力機車。
湘潭電機廠就是今天的湘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