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東京工業(yè)大學的hisao & hiroko taki 廣場關于日本的建筑學日本的著名建筑師綜合類院校的建筑學藝術類院校的建筑學格致學苑建筑學考學建議安藤忠雄、隈研吾、妹島和世、
伊東豐雄、枡野俊明……
這些名字相信對建筑學、
環(huán)境工程感興趣的同學來說都不陌生
日本的建筑風格
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建筑和園林建筑上
有著其鮮明的特點
今天想聊一聊日本和建筑學
先給大家看看
最近深得Kaku喜歡的建筑項目
東京工業(yè)大學的
hisao & hiroko taki 廣場
這是上面提到的日本建筑界大師之一 —— 隈研吾為東京工業(yè)大學打造的「看臺下的學生活動中心」,也就是hisao & hiroko taki 廣場,位置在東工大的入口處,是隈研吾事務所為東工大設計打造的全新校園廣場,也是為學生們設置的活動平臺。
為了確保大家從學校正門能夠清晰看到東工大最為顯著的地標建筑——鐘樓,廣場的大部分主體建筑位于地下,地面上則是一座“綠色山丘”,和周圍的校園融為一體。廣場的“屋頂”由一系列種滿植被的臺階和露天平臺組成,與相鄰的圖書館的綠色百葉幕墻產(chǎn)生交相呼應,形成一座生機勃勃的“山谷”。
關于日本的建筑學
建筑學在日本是綜合性學科,除了設計之外,還要學習廣泛的知識。涉及理、工、文、藝多個領域,要求學生知識面廣,并且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圖形表達能力。
學習建筑學,需要我們以感性角度進行創(chuàng)造,同時也要善于利用和使用工具、動手的能力強自然不在話下,良好的數(shù)學、英語、歷史、美術的基礎也是很重要的。
在建筑學中,一般認為這種建筑是最理想的:兼具“用·強·美”的建筑。
“用”是功能性和舒適性。包括使用起來舒適的空間尺寸、動線規(guī)劃、合適的設備配備等。
“強”是指建筑物結(jié)構部分的耐久性。建筑物不僅要有抵御風雨的作用,而且還要有保護人類在建筑環(huán)境中免受地震、臺風等災害的作用。特別是在地震頻發(fā)的國家——日本,隔震結(jié)構和減震結(jié)構等方面的技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美”,就是名副其實的藝術性。建筑物是我們大家眼之所及能看到的事物,所以也被要求同時具備設計性和藝術性。
奈良100年會館·磯崎新作品
日本的著名建筑師
日本建筑師的設計風格可以說是享譽世界的,有不少設計師都獲得過普利茲克獎(相當于建筑界的諾貝爾獎),對于Kaku來說,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于安藤忠雄老師,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人,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些建筑界奇才吧:
安藤忠雄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建筑教育,他在大阪府立城東工科高等學校畢業(yè)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學建筑。
1969年創(chuàng)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他在1976年完成的大阪府的住吉長屋,已經(jīng)初顯其設計風格,這個作品在之后獲得了日本建筑學會賞。
后來接連發(fā)表了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業(yè)建筑,引起風潮和討論,名聲也開始快速累積,從博物館、娛樂設施、宗教設施、辦公室等,作品的領域極廣,通常都是大型規(guī)模的建筑作品。
他在建筑界一直有著其傳奇性,在成為建筑師前,曾經(jīng)當過職業(yè)拳手,戰(zhàn)績23戰(zhàn)13勝3敗7平手。
著名日本建筑師,曾獲日本、意大利、芬蘭等國之建筑獎。建筑作品散發(fā)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在業(yè)界被稱為“負建筑”、“隈研吾流”。
又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特色,運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jié)合水、光線與空氣,創(chuàng)造外表看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人感覺到傳統(tǒng)建筑的溫馨與美的“負建筑”。
2015年12月22日以明治神宮為靈感來源的設計,擊敗了大師伊東豐雄團隊出線,拿下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設計案。
高中就讀于東京都立日比谷高中,從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yè)后,曾經(jīng)在菊竹清訓建筑師事務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79年正式改名為「伊東豐雄建筑設計事務所」。
1986年他的作品「風之塔」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將他推向國際當代建筑師之列?!革L之塔」在2006年獲得了英國國家建筑師協(xié)會的大獎,被列為1990年代重要的建筑作品之一。
他曾說過:“20世紀的建筑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fā)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但到了21世紀,人、建筑都需要與自然環(huán)境建立一種連續(xù)性,不僅是節(jié)能的,還是生態(tài)的、能與社會相協(xié)調(diào)的?!?/p>
日本當代知名女性建筑師,出生于日本茨城縣日立市,現(xiàn)任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教授。
她在畢業(yè)后就進入伊東豐雄的事務所工作,14年后和西澤立衛(wèi)成立SANAA建筑設計事務所。兩人以金澤21美術館贏得了當年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金獅獎。2010年,SANAA獲得建筑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是日本第一位獲獎的女建筑師。
她與SANAA的作品多帶有「穿透性」風格,大量運用玻璃外墻等材質(zhì),讓建筑感覺輕而且飄浮,也有報導稱其為「穿透、流動」式的建筑。
建筑學在日本的綜合類院校及美術院校中均有設置,但是兩者的學習重點和考學方式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綜合類院校及美術類院校下的建筑學有什么不同。
綜合類院校的建筑學
綜合性院校開設的建筑學研究偏向于構造和材料的工學方向,并且同土木專業(yè)有一定重合,這個方向的專業(yè)因為涵蓋建筑相關的任何課程,在考試的時候也會涉及到這些部分。
整體來說有建筑設計、城市規(guī)劃原理、建筑工程技術、建筑項目策劃、建筑施工圖繪制等方面的學習,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領域:
①建筑史、設計:
這個領域不僅涉及建筑的歷史和設計,還和自然科學、哲學、美學、社會學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②建筑學、材料:
這個領域旨在探討建筑物穩(wěn)定的結(jié)構和原理。
③建筑環(huán)境、設備:
這個領域不僅涉及照明、空調(diào)以及供水排水,還要學習能源方面的知識。
④城市規(guī)劃、建筑規(guī)劃:
重點在城市和建筑物的規(guī)劃上,近年來重視環(huán)境層面的研究很流行,如無障礙住宅,綠色住宅等,預計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的住宅空間研究將會更上一層樓。
推薦院校:
東京大學東京工業(yè)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千葉大學九州大學留學生入試考察重點:
【學部】
在綜合類院校,建筑學一般分在理科方向下,所以學部考試中與普通理科生的考試方式基本一致,需要參加以下幾項考試:
EJU日本留學試驗:需要參加日語、理科數(shù)學和理綜科目的考試英語考試:托福、托業(yè)等校內(nèi)考:筆試或者面試這部分個別學校會跟普通的理科生考試略有區(qū)別,比如早大田大學的建筑學專業(yè)需要考察考生空間能力,這與美術類大學的立體結(jié)構考試類似。【大學院】
綜合類院校大學院的考試也與普通理科方向的考試形式類似,教授更加偏向于看考生的以下幾項能力:
語言能力:日語及英語,理科生一般更加看重英語能力
研究方向:研究計劃書、教授套瓷、事前面談
校內(nèi)考:理科方向?qū)I(yè)課筆試和面試
對作品集要求較低,一般只需要考生有一到兩個作品即可。
藝術類院校的建筑學
藝術類院校的建筑學是以探究建筑空間和建筑的藝術性為主要研究目的,跟國內(nèi)的美術類院校類似。
需要學生掌握構成空間的造型能力,學習建筑和作為生活基礎的場所和地區(qū)之間的有機關系的構筑。同時,也需要學生掌握當代建筑的現(xiàn)狀和具備歷史考察的分析能力,加深個人在文化、藝術、設計的修養(yǎng)。
研究方向主要為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文化財產(chǎn)修復(古建筑修復)等藝術方向領域。
推薦院校:
東京藝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日本大學藝術學研究科留學生入試考察重點:
【學部】
藝術類院校的建筑學方向主要考察日語、美術功底和面試交流能力三點:
日語:一般需要考生有N1或者N2考試合格證書或者EJU日語240分或者280分以上的日語成績(不包含記述)。美術功底:大多數(shù)美術院校都會給考生設置美術類的實技考試,部分學校部分專業(yè)統(tǒng)一考察素描設計,部分學校會需要考建筑方向的同學進行立體構成的考試,考察考生的空間創(chuàng)造能力。面試:幾乎所有的美術類院??荚嚩加忻嬖嚟h(huán)節(jié),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日語交流能力。【大學院】
美術類院校大學院的考試主要考察日語、研究方向及作品集的配合度:
日語:一般要求考生日語達到N1或者N2程度。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主要體現(xiàn)在考生的研究計劃書與作品集,很多考生習慣于先做作品集,赴日后再準備研究計劃。但實際上,我們在報考藝術類院校的時候,作品集必須體現(xiàn)出個人的研究計劃才可以,因此我們建議同學們研究計劃和作品集同時進行,兩者相輔相成的去完成。格致學苑建筑學考學建議
對于接下來打算赴日留學報考建筑學的同學們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對于要考學部的同學
建議考學部的同學在一開始備考的時候就確定好自己想學的是便結(jié)構、材料方向的工科建筑學還是偏向于藝術性的美術建筑學,因為兩者在備考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也無法同時學習理科文化課和美術繪畫課程,容易導致兩邊都學不好。
對于要考大學院的同學
建議同學選擇文理及美術都有輔導課程的綜合類機構做輔導,不要找純理科或者是純作品集輔導機構。綜合類的機構可以讓理科老師和美術老師合作進行輔導,讓同學最大限度的去好學校,不管是美術類院校也好還是綜合類院校也好,在考學上最大程度減少限制。
有疑問留言或私信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格致新媒體部出品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 Content / 格致學苑杭州校 陳老師&徐老師
| Cover Page / 阿諾
| Visual / 阿諾
| Editor / L&徐